关于青岛大虾和淄博烧烤

青岛是我出生的地方,小的时候,青岛还只有那么一点点大,我家住的地方–马戈庄盐场都算是青岛的大郊区,每次坐那种只能开到30迈的公交车去市里,都要晃晃荡荡的先经过棘洪滩、然后是韩洼、城阳,过了四方才算是市区。后来海尔搞得不错,和青啤、海信一起把崂山那边带动起来了,但我的印象中,石老人那边真的很荒凉,不过,这都是老黄历了。
青岛的旅游一直很热,尤其是夏天。酷热的晚上去第二海水浴场游泳,是我后来去青岛出差最喜欢做的事。

本世纪初创业来了杭州,就再也没有去过青岛了,只听说修了跨海大桥,房价也涨的吓人。这些我都没在意,杭州的房价不也由刚来时的3千涨到6万了。但某年的某一天,青岛忽然就被大虾的事搞得出了名了。。说实话,我印象中的青岛人,说话大嗓门,喜欢体育,块头大,为人豪爽,自认青岛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像这种天价大虾或者ktv天价消费的事,是绝对不屑干的,可这事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为此,我专门给我的高中同班同学打了个电话,他当时正好是市委一把手的三秘,负责书记办公会的事项的落实和汇报。用他的话说,这事有偶然性,但发生了就是发生了,社会治理没搞好,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实际的情况是:那些在各种场合宰客的牛人的绝大多数,是从东北杀回来的老一代闯关东的山东人的后裔。。记得很久以前,我在老何的场子里说过,山东人里面心眼儿活的、胆儿肥的、不安分的、犯了事的或者在42年和60年大灾之年想活下去的,最可行的出路就是去闯关东(更早的闯关东的山东人还包括元末明初战乱的时候和清末闹义和团的时候),随着90年代初东北国企破产潮,大批下岗的东北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老家(山东),但东北的习惯就是匪气,买通那些派出所搞些非法生意。包括三陪场所的东北妹子和看场子的东北小伙(湘妹子和川妹子都去了广东了),也包括那些开在景区专宰外地游客的黑店。。
后来,好像进行了专项治理,落实了责任制,对于敢给青岛抹黑的宰客行为进行坚决打击,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负连带责任,一下子就改变了不少。。
不过,都是老黄历了,曾经的这些人今天都已经老了,新一代的年轻人经过父母这一辈的努力,已经在各处扎下了根,不屑于做这些勾当了。

这个5.1本来想回老家的,结果被我弟弟警告说不要回,因为从济南回老家的路要经过淄博都已经被堵死了。关于淄博烧烤爆红的事网上的说法有很多,我得到的消息是这样的:疫情期间,山东大学1.2万名学生被集体转运至淄博封控,淄博市的职能部门在市委的授意下对学生们非常好,不仅一日三餐不重样,还在封控结束时,由市政府出面请学生们吃了一顿烧烤,欢迎他们在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回淄博来看看。
这些学生们很感动,尤其是和那些对外地来封控的学生畏之如虎的地方比,就更显出了淄博市相关部门的高水平。于是,在全国解除封控后,这些山大的学生在校园网上自发约定自费去淄博吃烧烤,并将视频大规模发布在自媒体上,1.2万名年轻学生啊,于是,淄博烧烤一下子就火了。。更关键的是,淄博市政府意识到了这种火后面的网红经济的力量,不仅将淄博烧烤标准化,还为5.1期间的热潮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高速公路和高铁出入口的客流量,做出预警、限流和分流措施,具体的做法大家可以上网看。。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流量经济的时代啊。
淄博,离我老家不到60公里,一个很大、很低调、土的掉渣(看看她的各个区的名字:张店、周村、淄川、博山、辛店(后来改称临淄),没法更土了)的山东二流地级市,有著名的蒲松龄故居、淄博陶瓷、周村烧饼,当然也有著名的齐鲁石化和胜利油田。。居然因为烧烤爆红了。说实话,当年济南烧烤比淄博的可要好多了,那时候外地出差回来,我们一般直接从火车站去纬九路烧烤一条街吃它个50串羊肉串,来几杯扎啤,再烤个烧饼。。吃饱了喝足了再回家。。可是,我们敬爱的济南市政府就是愣愣的把这个地方给关了,说是烧烤的烟雾污染环境。。于是想起了当时我们济南最著名的顺口溜 “谢玉堂真能干,誓把济南变成县”。。这个谢是我们济南当时的市委书记。

4 个赞

今日在聊天室讨论这个问题时, 俺查了一下淄博五一的收入情况:据统计,淄博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71%,较2019年增长27.81%;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81.68%,较2019年增长27.32%

用流行的话说:这个五一淄博外循环做的不错, 内循环并没有太大的起色

但是我又细看了一下, 虽然五一期间零售业涨幅不大,但比2019年也高出27.81%, 是不是也说明了淄博在前三年的零售业也在稳定增长, 同时结合疫情在中国的影响, 是不是也说明淄博疫情对零售的影响并不如想象的大?

如此再往下面推,近4年以来淄博市政府做的相对不错

现在的人们最担心的是经济没有起色,所以除了必须的支出,老家伙们都不敢花钱了,储蓄又成了主流。。有点闲钱就出去转一圈或者去饭店吃点好的,买车买房这样的消费还是要看年轻人的。。

山东是经济大省,好像仅次于江苏。

我的印象山东是工业大省,为什么要大力宣传烧烤?有点搞不懂。虽说是烧烤,但实际是旅游业,经济不好,旅游业是靠不住的。

如何把烧烤搞成一个产业,才是未来应该做的。如果就是一锤子买卖,不是长久之计。

其实不是宣传烧烤,更多的是淄博烧烤成为网红这事背后的人文关怀。

很多年前去济南出差,当地朋友带我去了夜宵烧烤,记得在很远处就看到露天烧烤摊烟火缭绕、人声鼎沸、灯火通明的热闹感觉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也许那个地方就是老钟所说的纬九路烧烤一条街吧。山东人给人很实在的感觉。当时济南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去饭馆吃饭,菜量给的实在惊人。还记得当时火车到济南火车站出来已是晚上九点多,四个人饥肠辘辘,随便在车站边找了一家小店点了四个菜半斤水饺,狼吞虎咽一番,摸摸圆滚滚的肚子,看桌上还是满满的菜。 :grinning:

山东人喝酒讲究一碰仨,客人来了一桌陪酒的挨个敬你,然后要回敬,五六个人,一会儿一斤酒就装到肚子里了。烂醉如泥呀,和山东人吃饭经常是吃一半先吐,吐完接着喝,喝完接着吐。吃饭确实有非常豪爽的感觉

但也可以说不喝酒,那也没人害你,还是挺有分寸的

是啊,要是讲山东喝酒,那真的有无数的故事。其实这些所谓的规矩,我自己觉得都是贫穷和爱面子的产物,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喝酒的文明之光也照亮了以保守著称的齐鲁大地,除了年轻人自己较劲的时候和与长辈及上级在一起的时候喝酒还要注意规矩以外,其他的时候基本上也是顺其自然了,爱喝就喝,不爱喝就不喝,基本上已经没人再拿喝酒说事了。

都喝怕了,年轻的时候真是拼身体呀:smile:

总体看一下三四月份的数据,毕竟一个小城市的接待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淄博可不小,当年号称是山东城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包括市府所在地张店、当年著名的纺织工业区周村、陶瓷工业的著名产地之一博山、北方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所在地淄川和齐鲁石化所在地临淄。。所以,不是一个小城市。只是这些区相互之间隔得比较远,都是原来的县城或者县级市,第三产业不发达,在山东名气不及青岛、济南、烟台、潍坊,有时甚至不及胜利油田的直接所在地东营,和泰山所在地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