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今天讲的太好了,最可贵的是非常有条理,与您上次在线是一样的风格。虽然观点不怎么冲突,但如果是代表何频先生,以“先锋”身份出战的话,优胜的一票我投给您。希望有机会多在线给我们讲讲。
@野蜂狂舞
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差不多是我畢生的興趣所在,人們常説一萬小時定理,我在這個方面花的時間遠遠超過一萬小時,衹能達到這個程度,是個人能力所限,至於其他領域的感悟,更是非常淺薄無知的。
今天的节目,最优的地方就在于您的系统性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比胜平先生还要有力的多的是,您是专家应该清楚。问题不在于劳动价值理论今天是否过时,而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代表人类理性的一次飞跃,对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道的科学主义之思考,是不是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像诺齐克,马尔库塞和约翰.罗尔斯是不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走向。胜平先生的逻辑有很大问题,他其实也在说耶稣基督和穆罕默德的思考前提有问题,所以是错的。这一点显然有虚无思考的成分。我觉得,对待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普及,应该是您的方法对,系统地告诉你们,讲出您的思考,由你们自己去思考它的前途。正想您结尾所说:【集权的社会主义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真的有吗?】人类的未来应由人类一代一代站在前面巨人的肩膀上去创造。
謝謝您把我沒有説的話説出來了。我覺得,任何一個認真的思考者都是值得尊重的,對於他們,我無需去挖他的短板,我只需要學習他的長項。
馬克思,是人類思想史上偉大的里程碑,馮先生也是認可這個評價的,衹是在表述時,為了說明馬克思的缺陷,給人以貶低的印象,我相信他有全面的評價。
一個思潮席捲全世界,風靡百年,不可能完全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極而言之,即使在錯誤基礎上,能夠蠱惑全世界,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社会民主主义是否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是,马克思不但不会离我们远去,反而会掀起又一轮认识的思潮。希望您有机会多予我们解惑
你们两位对于劳动价值论的批判,可以说点中了马克思主义的要害。
我小时候读书,就一直没搞清楚“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如何衡量的。比如一个人一天做一双鞋,另一个人一天做十双鞋,那这些鞋的价值分别如何计算?直到读到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了解了交换的原理,有些概念才慢慢清晰。才认识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现实世界完全站不住脚,更多的是理想化的哲学性的思考。
不过,就像楼上Bill提到的,马克思的理论,对于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是有影响的。使他们对资本和劳动有了很多层面的认识,也更加尊重劳动者,也就是每个人的作用。这可以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正面作用?
當年,這種社會民主主義思潮,是被恩格斯嚴厲批判的,馬克思也不認可,所以,歐洲的社會民主党們,都不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者,可是,我個人覺得,這是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一部分,是馬克思對人類文明進步追求的體現。
马克思怎么能有机会去定义专利持有者创办公司所计算的剩余价值?所以站在今天的视角去批判他的理论,好像说毛泽东的反人道罪行,这刚好是胜平先生反对的,所谓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社會科學的理論,和自然科學一樣,也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甚至是更艱苦的過程。
在牛頓力學時代,在低速運動範圍,那些理論都是正確的,即使現在,在低速運動範圍,我們仍然用這個基本正確的理論進行研究。
社會科學也是一樣,馬克思,和他的前人,都是人類認識社會的階段性認識。和自然科學一樣,他們是過去的提昇和進步,是將來的基礎。
人類來自過去,所以我們尊重歷史。人類走向未來,所以我們不侷限于過去。
馬克思逝世都已經超過一百年了,希望他的思想像聖經一樣,是不現實的。
是,認為馬克思主義有時代的不適應性,這是很重要的理由。
花的时间远超过1万小时,难怪感觉您对所讲内容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受教了
一輩子就那麼浪費了
您至少享受了思维的乐趣
我也是這樣說服自己,樂此不疲。
美國的成功密碼和中美異同
美國為什麼成功?資本主義為什麼成功?中國為什麼成功?這一直是熱門話題,不少人借此奠定學術界江湖地位,不過,熱門,共識,並非与正確等同。
馬克斯韋伯是現代西方極具影響力的思想家,是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 ,其代表作《新教倫理与資本主義精神》(1934年)認為,注重禁欲的基督教新教對現代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他的這個觀點,似乎對資本主義的成功,做了蓋棺定論,許多人把它作為定理,以為不證自明,其實大謬不然。
馬克斯韋伯正確的地方,是觀察到新教与資本主義的關係,新教對資本主義確實有促成作用。但是,新教中的什麼因素(內容)促成資本主義?他的解讀是錯誤的。他把禁欲作為開啟資本主義的密碼,是錯誤的。事實上,天主教在禁欲上的清規戒律不見得比新教低多少,伊斯蘭教的禁欲某些方面大大超過新教,在工業革命之前,在物質生活匱乏時代,禁欲是人類意識形態共同的主題。以禁欲說明資本主義,是非常勉強的。
當然,馬克斯韋伯的觀察有正確的地方,即使在禁欲歸因上也是如此。与禁欲相關的,新教有節制、清貧、自力的特質,這与資本主義發生所需要的基本因素,比如資本積累(清貧、儲蓄),資本增值(清貧、節制、重投資輕消費),冒險創新精神(自力),相吻合。而且,比較現代中國的經濟騰飛,也有許多共同點。
事實上,新教的成功,而不是天主教的成功,解讀的關鍵是兩個教派的根本差異,本質差別,而非外在的包裝不同(禁欲)。至於一些人把它歸因於宗教信仰,更是不值一駁。
新教(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差別何在?其實略懂宗教者就知道,天主教認為,上帝的旨意是通過聖經表達的,而解讀聖經必須通過教會。新教不同意,認為上帝的旨意,每個人都能夠直接理解,溝通,教會不是唯一的渠道。
那麼,新教是如何促成資本主義的?
顯然,既然每個人都可以直接溝通上帝,無需通過其他途徑,那麼,個人奮鬥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新教的核心是個人奮鬥精神,思想解放,這是資本主義的發動機,根本不是什麼禁欲。
在個人奮鬥的基礎上,在新教對教會的矮化下,什一稅無法存在,教會的財富聚集、浪費不再存在,資本積累的可能性才能存在,否則,賸餘財產都被教會佔有,永遠不可能產生資本主義。
在新教這裡,真正做到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減少了一座大山壓迫,人的物質、精神相對於中世紀天主教的殘酷壓榨,迸發出的強大力量,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密碼,也是中國騰飛的密碼。
比較中美兩國,新教徒的特點,除了創新,都可以在中國人身上找到。新教的解放思想作用,中國人在八十年代經歷過。另外,美國人崇尚的實用主義,何嘗不是中國人的精神底層?(中國人對宗教、主義、各种意識形態,從來都是實用主義態度,根本不是拜登們耿耿於懷的必守信條)
洪源遠教授,提出中美互為鏡像,也是對我多年的觀點:中美兩國是世界上最像的兩個國家。洪教授更高程度的理論歸納,開始厘清一些長期流行的錯誤理論,令人欣喜。
接着上一篇文章,更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源,以及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太棒了!点赞!
我也是前两天看了明镜转发的这篇文章,顿觉似曾相识。今天在开车的路上听了何频先生与几位青年才俊的讨论,虽然还没听完,但是感觉收获良多。您的文章也启发了我思考。
我自己感觉很多时候会有观察带来的感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总会发现,永远会有更深的思考者给我带来更深层次的认识。让我觉得我虽然不是傻瓜,能看到一些问题,但永远都有更棒的的人能帮助我提高。
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
許多人認為,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還有人認為,中國与西方的差距,根源在於缺乏宗教信仰(基督教)。似乎中國人全體信仰基督教,就會進入西方主流價值體系,成為先進文明國家。這種觀點,既幼稚,也錯誤。
所謂宗教信仰,我的理解是,崇拜某個對象,具有堅定的信念,達到身心皈依的狀態。無條件的相信,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感情和理性(如果還有)依附于此。至於是否有一整套儀式,雖然宗教信仰往往都有儀式,但這不是本質特徵,衹是信仰的一種認同、鞏固、傳播方式,不是必備條件,比如佛教某些流派。
假如按照這個標準,我覺得,中國人是有宗教信仰的。
中國人崇拜天,崇拜祖宗,就是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皇帝作為天子,說明天是中國人的最高神,向天發誓,老天報應,都是這種崇拜的體現。這種信念之堅定,身心的皈依,多數中國人內心的敬畏是存在的。尊老,家族觀念,宗族觀念,本質上都是祖宗崇拜的表現。光宗耀祖是中國人的共同追求,不崇拜祖宗的民族沒有這種要求。
宗教信仰的根本作用,是約束人的行為,有敬畏心,有規矩,有依從性,這些,別人通過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做到的,中國人通過老天、祖宗,同樣做到了。
當然,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在堅定性上比較薄弱,比較實用主義,像美國人那樣,雖然口口聲聲清教徒,本質上還是實用主義一套。
而且,宗教往往強調服從,以此維持社會基本秩序。可是,在中國人那裡,卻常常帶有積極進取的傾向,比如佛教,在其誕生地印度,或者説其底層邏輯,是出世,消極的處事態度,所以很容易被伊斯蘭教消滅。然而,佛教進入中國,和中國的道家思想結合,誕生的禪宗,卻更多的具備積極、入世的特徵,以至於臺灣星雲大師開創了人間佛教,完全与佛教原意背道而馳,卻深得華人民心。同樣,忍耐、服從的基督教,被變革為新教,流入美國,也成為積極進取的思想,与舊約新約似乎都有一些新意思。
洪源遠教授提出中美互為鏡像,我覺得宗教信仰方面,雙方也有相似之處,寫下這些,也是為了記錄自己不入流的看法。
野蜂是不是看了大康的视频?受了他一些影响
中国人从周朝以来就没有了宗教,因为在周朝已经消灭了宗教
宗教不等于信仰,中国有图腾信仰,有血脉崇拜
中国也不必强拉和西方宗教类比,尼采说上帝已死,他们早已走出了政教合一
他们已经世俗化了
资本主义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