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_秦
(阿道夫)
1
人类(智人)自诞生以来,大致经历两个历史阶段。首先是从非洲走向世界,探寻世界性的生存空间,为分。农业革命以后,生活物质富余逐渐形成社会文明,直至传统帝国崛起并此起彼伏开始,进入人类不同地区间文明的联动,而后经历殖民时代和工业革命,加速了新的走向,即全球化,是为合。这是大的历史趋势,不容改变。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欲望的满足,由内而外,由此及彼,不断的满足和扩张,是人类的天性。早期,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过低,为了寻找生存空间而全球性的扩张,随着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增强,分散各地的文明由本地扩张到其他地区,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偶遇和重合,为了争夺资源产生冲突甚至战争。大航海、殖民扩张以及现代社会的经济贸易全球化,都是合的结果。并且,可以预言的是,人类不仅会实现地球空间的全球化扩张,随着科技发展,甚至扩张到太空,形成跨星球的星际扩张。
现在,我们所经历的,正是人类大融合的阶段,即所谓的全球化,核心是经济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而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是:和平与发展。但基于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多样性的差异,人类不同种族和文明之间始终存在差异,又演化为文明差距,最终发展成地区和国家间的不平等。为了争夺利益、满足贪婪或者基于不同意识形态矛盾,不同民族、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争端从没断过。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基本结束了全球性的热战。科技革命的发展、贸易和资本的扩张,要求必须形成全球化的贸易市场和低成本供应链,资本和产业链开始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全球资源纳入全球经济运转的体系,这在客观上带动了落后地区的发展,拉近了地区贫富差距,并逐步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
全球化,核心是贸易和供应链的全球化。一方面把全球各国紧密联系起来,生产力先进国离不开大的消费市场国,大的消费市场国又在技术和资源上依赖其他国,彼此交错,难分你我。另一方面,落后地区和国家的崛起,正在挑战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固有利益,并逐步在国际关系中形成新的势力格局,传统强大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打压遏制,也必然的引起了激烈矛盾和争端。
贸易和产业链的全球化虽然拉近地区差距又挑起了矛盾争端,但是从人类整体的角度看是实现了全球经济增长和人类命运共生的,总的而言是利于全人类的进步、平等和幸福的。基于此,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需要和平与发展来支撑全球化,反过来,历史进程支持任何有利于全球化的行为,而抛弃不利于全球化的行为。
战争、冷战、结盟对抗,贸易关税战等等,都是阻碍全球化的。俄罗斯发动战争,美国迫使盟友站队搞新冷战对抗、打贸易战关税战,利用地缘政治搞分裂制造危机等等都是伤害全球化的。反之,新加坡的不站队,法国马克龙的不卷入台海危机等等言论和行为,就是减少全球化的进程阻力,是符合历史趋势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怎样判断哪个国家和领导人,真正站在了历史的高度上,引领了历史的风向,并能为人类整体进步做出贡献,就看他们的言论、行为和政策是否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当然,国际关系的复杂,本质上是强弱力量的博弈。即使全球化在带动整体人类的进步,也无法阻止不理性的人和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和固有思维,去阻碍这个进程,也就是反全球化。并且,在客观上也形成了短期的去全球化的现象和事实。可是历史的进程无法阻挡,我们不能把短期的去全球化现象当作长期真实的未来。现在国际局势的紧张,只能说是一次反全球化的浪潮,浪潮过后,历史依旧。
2 个赞
你预设的,“全球化才是真正符合全人类发展的方向,因此赋予此目标的领导人才是正确的”结论,是单方面的理性认识,事实上,有一方并不这么认为,他们的观点是“进一步全球化会有损于我们的利益,应该强调打破现有供应链格局,而实现以我为顶层的的多层化梯级配置格局(金字塔式)”,站在他们的角度,你不能说:他们是不理性的。
因此这是人类理性认识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导致了互相之间的意识形态指责和构陷。这也是现代性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因为在前工业化,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种冲突,人类尚未找到出路。
1 个赞
Lili
(哼!)
4
等我一会写一段,你批判批判。你要是怕眼睛近视增加,就别看了,反正你也看不懂。还有,不许叫我兄弟呀,我是你叔!
Lili
(哼!)
8
兄弟您写短点。我已经高度近视了,度数再增加您全责啊。而且这完全是主观感受,没啥任何理论依据。
以下是我今天的阅读笔记:
理性思考的成就和一些困境
尽管文明化进程中的其他社会学现象也触手可及,但最普遍的也是最被广泛认可的还是这样一种观点:它的两个核心是对非理性以及本质上反社会的能力的一种压制,和从社会中逐渐的毫不留情的消除暴力(确切的说:是在国家的控制下将暴力集中,使其只被用来守护民族共同体的边界和维持社会秩序的现状。)将这两点糅合在一起,就是西方的,现代形式的文明社会观。在这里,首要的是把文明社会看作一种道德力量,一种在施加规范性秩序和法治当中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的制度体系,而秩序和法治维持了社会公平与个人安全的状况,这在前文明化时期是很糟糕的。
这种观点虽然不难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但对于热爱专制的官僚来说,他们必然只能看到一面。他们常把目光集中于历史进程的一个方面,武断的在正常和异常之间划出界线,这些观点否认文明进程中,存在一些导致社会折冲往复的因素,换句话来说,它使人们不再注意文明化进程的另一面,即其“具有破坏性潜能”的力量。与此同时,却有效地把那些坚持“现代化秩序应该具有双面性的”的批评家推进了沉默的空间。
在这样的现代化官僚体系里,它的首要原则是组织纪律的原则;纪律的理想与组织的安全认同,这反过来就意味着要消除个人自己的独立特性和牺牲个人自己的利益;对一个公仆来说,这种行为意味着“最高意义上的道德戒律和自我牺牲”,通过荣誉,纪律将取代道德。
在这样的现代化官僚体系里,理性化趋势这一普遍成就已经被顺理成章的法律化和制度化。做一次回顾历史的阅读,就可以看到使道德保持缄默是这种官僚体系的首要关注。当它追求以完美的理性方式来解决日常问题的时候,也显示出能够产生类似“大屠杀”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
以上内容,充分说明了使用理性来思考的西方是如何看待有专制主义倾向的高度现代化国家,在他们的理性思考中,这样的国家一旦成为世界或区域强权将会给人类带来何种灾难。因此,他们在意识形态方向上,通过广泛的普世价值联盟,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决心捍卫自己理性思考带来的认知——坚决阻止可能成为“大屠杀”制造者的专制一方变成世界霸权。
但是他们的思考同样是片面的,因为这种理性思考的过程忽视了另一方,即专制的一方,同样具备的文明化进程的迭代能力,即我们今天提到的“西儒汇融”的能力。这是这些思考者未曾研究过的内容,也是完全忽视的内容。
以上内容请批判
1 个赞
阿嘉韦隆
(风归未央)
10
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在中国全球化代表了某种政治正确。
全球化有他自己的生命中周期,这与民主和专制无关,也就是说,全球化的发展不依赖于价值观。
所谓的“西儒汇融”是中国人自己的看法,但作为外国人来说,他们只会用世界的标准来要求中国,根本不存在什么“西儒汇融”的标准。现在中国和俄罗斯、法国、巴西的交往,用“西儒汇融”说得通吗?
Bill_Chen
(Bill Chen)
11
西儒汇融指的是我们民族文明化进程可能的迭代特点,和这些具体的外交事务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把原初儒学的一些精髓提炼出来并与现代文明社会的既有特征,比如权力制衡和法治特色,结合起来,而成为中国所特有的文明化形态。我善意的理解,就是他们宣称的“中国式现代化”之内核
Bill_Chen
(Bill Chen)
13
浅了,要是这样岂不是他们的水平低到连你我都不如?提出一个理念来,被你我笑话,你觉得这可能吗?
阿嘉韦隆
(风归未央)
15
@Bill_Chen 安慰剂说轻了,也许还含着致幻剂,也许我是怀疑论者。 
@Zimin 老邓上任,每个阶段的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说得清清楚楚,习笼统一个“中国式现代化“,说得不清不楚,没有路线图。
Bill_Chen
(Bill Chen)
16
怀疑论的要求是,认识到现象和实在之间是有差别的,而且很多时候差别巨大。现象就是你看到的东西,实在,我们可以称为事物的真相,很有可能,以我们的认知水平,轻易难以探察出结果。因此要保持谦卑,以不断的获取知识,来取代你的判断。
看来你怀疑论没认真学
海涯
(海涯)
17
同意你的说法。西儒互通,纯属做梦。
看看这些东西,怎么互通: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Bill_Chen
(Bill Chen)
18
你都知道这是谁说的吗?那个是儒家,那个是法家,儒家和法家都是干什么的?你也应该好好学学中国传统文化,一知半解不是你们自然科学追求的“知识道德主义”。还有,再搞清楚之前,千万不要瞎评论,特别是要努力否定自己的判断,而且在发言之前。
阿嘉韦隆
(风归未央)
19
中国已经没有儒家了,再说儒家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价值观,中西汇融勉强还能说一下
Bill_Chen
(Bill Chen)
20
儒家思想永远会存在于华人社会,因为2000年儒表时代,使我们的基因中写入了它的“代码”。但是,还有其他的代码,并且这个儒家不是我们说的西儒汇融所提到的儒家,很复杂吗?不复杂,答案在阅读和思考中,而不在口舌之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