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巡》
《夜巡》是荷兰画家伦勃朗于1642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当时的荷兰,有一种绘画形式比较流行,就是团体肖像画
因为费用是一般画中所有人平摊的,所以那个时候的肖像画都如同集体照一样。
比如这幅画:
然而伦勃朗彻底改变了这种枯燥的排列和构图。
夜巡呢,是阿姆斯特丹城 射手连队的团体肖像画
该画作在构图上采用接近舞台效果的手法,既让每个人的形像都出现在画面上,除了某些人哈哈,又安排得错落有致,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可以看到:队长微张开的嘴和他的手势。可以看出来他正在下达命令
他的手影子印在副队长的衣服上…旁边的枪手正在填充弹药。
伦勃朗画下了转瞬即逝的一瞬间,而且他在这幅画中的光影效果也发挥到了极致,这幅画显然是他人生中最经典,最具有戏剧性的杰作
但也正是因为这幅画,伦勃朗被告上了法庭!
为什么呢?
我前面提到了,团体肖像画是大家平摊费用的,所有人都要出和别人一样的价钱。有些人却只出现在背景中。 比如这个人只能看到他眼睛
他还不是最惨的。。。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接下来这个才是真正引起公愤的
整幅画中有两个“聚光点”,一个在两位队长身上,还有一个是在这个“神秘小女孩”身上。
她是谁?为什么要出现在画里?
所有人都很纳闷,大家都交了一样的画资。凭什么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小女孩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呢 ?
这个小女孩很奇怪,有小孩的身材和成年人的脸,腰上还挂了一只鸡?
没有人知道她是谁,为什么会站在画面的中心。有些人说她象征民兵精神,这个女孩也让人想起伦勃朗的另一幅作品《花神》。
但是我们也问不了伦勃朗。所以没有任何肯定的答案
所以呢,射手连队很生气,他们像伦勃朗讨回当初的钱,但是伦勃朗不同意,因为他认为这是艺术,是打破陈规的艺术。所以他们就把他告上了法庭,伦勃朗从此名誉扫地。
跟伦勃朗一样这幅画也被误解,攻击过很多次
首先,这幅画据说原本描绘的是白天,但这张画被订购者买回后似乎因为不喜欢而丢放在厨房,天长日久被熏黑,最终演变成“夜巡”
但是对夜巡最可怕最大的伤害还是在1715年发生的
1715年,这幅巨型油画从阿姆斯特丹一个民兵组织总部转移到市政厅。为适应新空间的大小,画布左边被裁掉一大条,其他三边也被裁掉小部分。
这里可以看到 1712年的临摹版,
17th-century copy by Gerrit Lundens
这还不是一切。。。
1911年,第一次刀伤。1911年1月,一位博物馆观众突然跨过拦在作品前的绳索,拔出当时鞋匠常用的小刀,迅速地伸向《夜巡》表面,留下数道划痕。
1975年9月,一个拿着锯齿刀的人朝着《夜巡》的两个主要人物,队长和幅队长,猛划了十几次
1990年4月,一名参观者向《夜巡》画面左前景红衣的火枪手身上喷洒酸性液体。幸运的是,一名警卫迅速用水冲洗了画布,中和了腐蚀性液体。
都疯了吧这些人?哈哈,但是不用担心,这幅画已经被专家修复了。
伦勃朗是个伟大的画家,他的画风和光影效果影响了无数人。要不是他也没有人会知道那个射手连队。他们虽然把他告上了法庭,但是他的画,最终还是达到了他们想要的效果。没有人会忘记《夜巡》 也没有人会忘记阿姆斯特丹的射手连队
《游艇上的午餐》
由法国著名画家雷诺阿1881年创作。描绘的是周日塞纳河游艇饭店里的聚会。
是雷诺阿 “幸福价值观” ,甜美明丽新鲜和自然画风的代表。作品一扫学院排的沉闷和严谨。真正关心普通人的现实生活。
真的是让人看着就觉得惬意
看过天使爱美丽的朋友可能对这幅画有印象,电影里不能出门的老画家临摹的就是这幅画
整幅画中的人物全部都是雷诺阿的朋友,旁边抱狗的是雷诺阿未来的妻子,大家在一次聚会后正享受着午后的阳光
画中的人显然已经已经吃完了饭,桌上是一些剩下的食物。大家在那儿休息,谈笑,桌子上有果盘,一小桶白兰地,好几个酒瓶和一些酒杯,凌乱的笔触和灵动的光斑使画面富有动感,这是转瞬即逝的一瞬间。
尽管这幅画不是完全在室外完成的,但是雷诺阿却保持了画面的新鲜感,给了它户外画的效果,虽然看似是用瞬间的印象迅速完成的,但事实上却花了好几个月。绘制期间,雷诺阿的这些朋友都分别跑到他的画室,摆出各种姿势。
有画家朋友就是麻烦,动不动就要你当模特,摆姿势
1882年,第七届印象派派展览迎来了最后的辉煌—— 莫奈,雷诺阿,西斯莱都重新加入展览。
而这次展览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就是游艇上的午餐。 作品所描绘的青年那女愉快的聚会场景,真符合当时沙龙的审美
可以说这幅画是雷诺阿印象派时期的最后一幅作品,也是他青春时代的光辉总结。
睡莲
这里讲的不是一副画,而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最著名的一个系列:睡莲
莫奈在1883年时,经历了妻子离世。他选择归隐田园,他独自乘坐火车,到巴黎郊区的吉维尼Giverny小镇,并开始打造他的私家花园
他对这片园地,开始了“野心勃勃”的改造。事实证明,莫奈不仅是个色感极强的画家,也是一名造园的高手。
喜欢花草的他,从巴黎画商那里,买了世界各地引进的奇花异草,把他们放在他的花园里。
莫奈几乎倾注了半生心血在这个花园上,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他找了园丁帮忙打理。然而莫奈并不满足于此,借着当时吉维尼附近的河水改道,他挖掘了人工池塘,设计了一座“水上花园”,并在池中筑起了一座日本式小桥,种下了一池睡莲。
莫奈曾向一位画室访客解释道:“我花了不少时间了解我的睡莲,当初栽种的时候只是纯粹为了乐趣,并没有打算把他们放入画里。风景映像往往需用上多于一天的时间才能过目不忘、铭刻于心。我在顷刻间发现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我的池塘是多么的美妙,随后我便开展绘画的历程。从那一刻,我几乎再没有其他绘画的题材了。”
那个时候莫奈,经常凌晨三点就起床,从清晨到日落画睡莲。 他总能捕捉到那个刹时的、稍纵即逝的光影美感。
那他到底画儿多少幅睡莲呢?
有人曾做过精确的统计
从1897年到1926年,莫奈总共画过181幅明确题为《睡莲》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和“睡莲”意象相关的画,比如《睡莲池塘》、《柳下的睡莲》或《日本桥》等,加起来总共应该是242幅。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他一直把同一个东西画来画去,不会感觉到无聊么? 但是莫奈从未这么想过,因为光影之下。每一刻都有惊喜
或许他最爱画的是光?而不是睡莲,而他笔下的其他东西,都是他来展现光的画布而已
晚年的莫奈,患有严重的白内障,这肯能也是为什么他晚年的作品总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为了不影响画作,他与1923年先后两次接受了白内障手术,但是当时的医疗技术远远不如今天,所以他做的手术是直接摘掉眼睛里的“晶状体”。一双没有晶状体的眼睛,感受出的光与颜色和一般人的双眼是不同的
可能也就是为什么莫奈在1923年之后的作品总是带有“粉蓝色”的缘故
在莫奈八十岁的时候,他创作了 “四季睡莲”
每一幅都超级大,高近2米,长6~17米,
莫奈曾说:“我画这些睡莲,就像中世纪的修士们抄经书一样,我们都是孤独寂静的,因为大家都被信仰催眠了”。
的确,八十岁的他视力衰退的厉害,他在画这几幅巨作的时候,其实完全是靠’感觉’和’记忆’在绘画了。
素材、文稿来自网络、书籍:
《小顾聊绘画》
艺术中原
by: david_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