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大事發生,各大媒體對同一事件的報導總有相同點、也有不同的角度。怎麼迅速而不遺漏獲得他們中的要點呢?
《今日六度》團隊根據權威媒體、智庫和官方機構提供的信息,對此作出專業整理、分析、比較,讓大家對重大事件了解更深入,掌握更完整。
我們會不斷升級《今日六度》的智能與專業性,歡迎大家收看。
蔡英文麥卡錫會晤後果:中國對台灣進行包圍軍演
Axios
中國在臺灣周圍舉行了為期三天的軍事演習,以回應臺灣總統蔡英文訪美。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這次演習稱為「嚴厲警告」。至少有45架飛機越過台灣海峽中線。中國曾警告說,在蔡英文訪問之前,將發生“嚴重對抗”。解放軍沒有表示計劃使用類似於時任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去年訪問臺灣期間發射的導彈。一些專家認為,未來幾年,美國和中國將在台灣問題上發生衝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誓要把這個自治島嶼置於北京的控制之下,必要時使用武力。拜登總統表示,美國將保衛臺灣,美國增加了對臺灣的武器銷售。
馬克龍訪華,削弱美國遏制中國的努力
紐約時報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最近訪問中國時,他表明了歐洲的獨立立場,法國和中國之間新的“全球戰略夥伴關係”被視為拒絕美國追求經濟“脫鉤”的政策,目的是建立更全面的出口管制和重新排序的供應鏈。
開發民用核電站的承諾是對中國在世界其他地方投資核電的意圖的回應,而向碳中和經濟轉型的承諾是阿爾斯通(Alstom)的重要目標,阿爾斯通是一家開發清潔技術的法國公司。馬克龍的訪問還觸及了烏克蘭危機,許多歐洲國家旨在質疑北約,以支援包括中國在內的新的平衡安全架構。
基思·布拉德舍(Keith Bradsher)和薇薇安·王(Vivian Wang)在《紐約時報》上強調了定義中法關係的重要因素,強調任何潛在的夥伴關係都可能比法國更有利於中國。
雖然馬克龍談到中國需要調整全球貿易法,以使其對所有參與者都有利,但現實情況是,法國可能需要中國説明抵消歐洲與美國貿易的下降,而中國日益成為法國經濟利益的焦點。與此同時,法國葡萄酒正在尋求利用不斷增長的中國市場尋找新的領域。
然而,馬克龍與中國建立獨立的泛歐關係是微妙的,專家認為,制定自己的規則對法國很有價值,既是獨立於美國的表現,也是從不斷增長的中國中產階級消費市場中抓住機會的機會。
中國拒絕世衛組織關於隱瞞武漢新冠數據的指控
紐約時報
中國科學家否認世界衛生組織(WHO)指控他們推遲分享有關Covid-19潛在起源的數據。這些指控涉及來自武漢的環境樣本和動物數據,武漢是最初爆發的地點,尚未傳遞,特別是2018年檢測到的基因序列。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發佈了一份報告,強調缺乏原始數據來幫助確定冠狀病毒的起源。科學家將這些序列與可能出現在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浣熊狗聯繫起來。
中國因試圖控制世衛組織對2019年12月開始的疫情調查而受到批評。去年的報導表明,中國官員可能在疫情爆發初期就壓制了有關該病毒的警告。世衛組織起初不願意處理這些說法。本月早些時候,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強調了完成1月份訪問武漢的國際小組工作的重要性。3月發佈了一份聯合報告,但因其未能確定該病毒的明確來源而受到批評。
隸屬於世衛組織的一家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智庫主任勞倫斯·戈斯汀(Lawrence Gostin)認為,該組織對成員國“非常尊重”,但現在對中國的批評是“反復和嚴厲的”。科學家們還質疑中國當局繼續堅持認為實驗室洩漏應被視為“極不可能”,因為在病毒的出現中發揮了作用。今年早些時候,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14個國家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呼籲對疫情的起源進行“透明和獨立的分析和評估,不受干擾和不當影響”。
美國正在計劃實施世界上最嚴格的汽車污染限制,重點是向電動汽車過渡
紐約時報
美國正在計劃實施世界上最嚴格的汽車污染限制,重點是向電動汽車過渡,目標是到2032年該國銷售的新乘用車中有67%是全電動汽車。這一提議將使美國成為遏制汽車產生的溫室氣體的全球領導者,然而,這將給汽車製造商帶來重大挑戰,因為很少有人對如此高水平的電動汽車做出承諾。交通運輸目前是美國最大的溫室氣體來源,該計劃是實現拜登總統到2030年將國家排放量減少一半並在本世紀中葉有效消除排放量的目標的重要一步。
雖然市場已經開始向電動汽車過渡,但在電動汽車革命完成之前,仍然需要政府採取行動。最大的挑戰是需要數以百萬計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專家建議,如果沒有無處不在的充電站,就不可能從利基市場過渡到電動汽車的主流採用。為了支援這一需求,已經撥款約75億美元用於建設一個由50萬個充電站組成的網路,但行業專業人士表示,最終將需要數百萬個充電站。
這種轉變也可能意味著美國汽車工人的經濟流離失所,電動汽車比汽油動力汽車需要更少的就業機會。拜登政府更願意將這一轉變視為經濟機會,在清潔能源經濟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雖然擬議的法規要求電動汽車的銷量比例在未來十年內增加,但它並不要求汽車製造商將電動汽車佔總銷量的一定比例。相反,它將實施嚴格的排放限制,迫使製造商確保到2032年銷售的三分之二的車輛是全電動汽車。
謝謝大家收看《今日六度》中國版。更多即時的新聞,請看六度世界:www.6do.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