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即將推出更嚴厲的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

商务部规定,获得美国联邦政府芯片法案资助的公司,在中国、俄国、伊朗、朝鲜这四个国家的芯片工厂,在十年内,生产28纳米及更先进芯片的产能增加不能超过5%,交易不能超过10万美元,生产传统芯片的产能增加不能超过10%

1 个赞

国内芯片行业的朋友,提出几个观察:

  1. 中国的芯片技术太薄弱,想从头开始追赶美国,基本不可能。有人提出:我们可以先投巨资做成14nm,成熟以后,再攻坚7nm。只要有钱有人,总有一天能跟上。他的回答是:14nm的芯片,人家美国是不禁止的。就算三五年以后,你哼哧哼哧做成了,市场在哪里?竞争力在哪里?上万亿的投资就是打个水漂而已。

  2. 政府的投资,很多都给了科研机构。但是科研院所根本就不能解决芯片“卡脖子”的问题。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做新方向,做高精尖,寻求新突破。他们既不合适,也没有能力解决基础设备卡脖子的问题。那是工业界该做的事。

  3. 中国的工业界跟科研机构有很大的鸿沟。科学家跟工业界合作的意愿不大,也不接地气。美国的产业和科研联系相当紧密。

  4. 光刻机是高端芯片制造的核心。绕不过去。荷兰对中国的禁运是很致命的。不过中国现有的荷兰设备,还能支持三年左右。

朋友是近年从硅谷回国创业的。

补上一条。他还提到:5. 今后最有发展前景的几个方向,AI ,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都依赖强大的算力,也就意味着需要最先进的芯片。

6 个赞

不同意牙牙的第一的观点。

我记得台积电刚刚发展的时候,也是收购了一家倒闭的韩国芯片公司。

前期的研发经费也是吓人的,而且做出来的产品,根本收不回成本。

如果对于14nm,我认为,技术层面卡脖子的地方应该不会太多。

如果做出来了,当然不可能获利,但是赔本卖出去,应该还是有一些市场的。

至于第二条,第三条,我赞成牙牙。

第四条我也不赞成,只要有钱赚,什么禁运都是假的。

1 个赞

中芯国际已经搞出来了7nm,这要得益于台湾技术主管梁孟松,不过再往下就需要高端EUV了。

芯片的首要用途时军用,军用芯片第一关心的是稳定性,并不是制程工艺。也就是说军用芯片28纳米或者14纳米已经足够了。

为什么制程工艺被认为很重要呢?第一,消费电子产品中,制程工艺7纳米、5纳米、3纳米等是重要的卖点或说噱头,市场化销售中,消费者很看重这一点,第二,市场竞争中赢家通吃,谁先获得最先进制程,谁就包揽绝大部分订单,而且利润也最高。

世界上芯片制造的第一梯队是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中国短时间内不可能挤进第一梯队,需要面对现实,能跟跑就不错了。

不过,最近两三年情况有所变化

  1. 疫情和俄乌战争,还有中美脱钩,芯片的需求急剧下降,芯片产能过剩。
  2. 美国技术封锁,欧洲、日本、印度都想搞自己的芯片制造
  3. 芯片制程逐渐接近制程极限,3纳米、2纳米、1纳米。未来的发展接近瓶颈,后起者有足够的时间追赶。

对应的补充,中美如果不脱钩,中国就会一直买美国的技术,因为买的价钱远远低于自己造的成本。如果断了这条路,中国的技术人员才会得到尊重,自己造芯片才会有可能。
AI ,大数据,云计算一定是很有用的,不过要看到,再好的技术没有市场,也就是技术不能变现,这样的技术是没有用的。

3 个赞

你这个回复,硬伤太多了。

中芯国际的7nm,市场上有产品吗?
芯片主要是民用。军用的市场才多大。
至于AI 的市场,那就慢慢看吧。

3 个赞

他是个什么教授?

2 个赞

为什么牙牙不来反驳我?
奇怪耶。
难道就此相亲相爱?

1 个赞

因为你的话不值一驳。

郭德纲说的:看你一眼算我输。

1 个赞

牙牙,你啥变成了郭德纲的崇拜者了?
思想堕落了,啊。

  1. 他连博士学位都没有,更不是教授。

  2. 你也知道了,他是政治学专业,属于扯淡专家,不是芯片行业专家。

  3. 台湾的媒体,基本都是垃圾。–何老板说。

1 个赞

我观点有硬伤,你观点是太性急 :sweat_smile:
你说的是2020年之前的格局,这几年真的变化不少。
你的三个问题,我回答了你也不会信的。
等中美脱钩,一切自有定数。

1 个赞

7纳米的产品不是起重机,是加密货币的矿机,有外国人拆解后发现的。
另外回其他人的,说中芯国际的良品率,中芯国际自己没披露,你怎么知道它的良品率低,当然多半是猜测。
7纳米芯片已经装在产品上了,难道不是量产了?

1 个赞

和气讨论问题,值得称赞!

1 个赞

在工厂呆过的一般会知道,量产即批量生产,多大数量是批量生产其实并没有定义。有些量产最开始阶段会有试产,试产过程中有问题需要着重关注,及时调整参数。总的说来,试产也是量产的一部分,因为一旦开启生产线,数量不会少。

对应量产是样品生产,俗称打样,芯片行业叫做流片。单独做出少量的样品,送给客户,看是否达到客户的要求。一般说来,样品是不对外销售的,工程样品会有单独的产品代号,在财务上有单独的会计科目。

1 个赞

一个案例

一家中国芯片设备供应商的高管说:“如果陈大同当初没有放弃美国国籍,他可能不会被突然剥夺自由。这让许多人感到心寒,他们去年选择保留美国公民身份并放弃在中国半导体的工作,正是因为他们担心像陈大同一样被带走。”

我只是转述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观点,短期非常困难,长期可乐观。

其实也不必纠结于7纳米,除了芯片制程,还有芯片设计的EDA软件,芯片架构,芯片指令集,还有软件配套和操作系统,这是一个超大的生态,要建立和运行非一朝一夕。

关于中芯国际怎么做出7纳米的,我是听了曲博科技的视频

1 个赞

2022年的文章

1 个赞

芯片设计方面,美国还是第一梯队,台湾的联电也可做设计,比如最近的天玑手机芯片,华为、OPPO也可以设计。当然芯片设计需要和制造相辅相成。

EUV光刻机不知道什么时候,但也急不来,就看中国自己的悟性了

的确,多重曝光生产7纳米已经达到了极限,需要新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相信解题方法不止一种。

1 个赞

您是不是电报的“未央”?:rofl::rofl::ro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