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高伐林的文章:
对“四人帮”粉碎之后最初几年的中央领导层格局的变化,现在许多人记不太清楚。这里简单回顾一下:
1977年中共十一大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政治局常委;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汪东兴辞职,增选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选举胡耀邦为总书记;
1981年六中全会上华国锋辞去党主席;选举胡耀邦为主席,赵紫阳、华国锋为副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政治局常委是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
1982年十二大最后拿掉华国锋,一中全会产生政治局常委六人: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更前一期节目中我简单地谈过:邓小平复出之后,叶剑英看到当时的政治局常委班子中是“四老一新”(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陈云、李先念),新人只有华国锋,虽然是一把手,但挡不住邓小平抓权——叶剑英对邓了解很深,忧心忡忡,所以才提议再加两个新人,胡耀邦、赵紫阳。在“中共要新老交替”这个没人能反对的名义下,这个方案经讨论后被采纳,中央常委变成“四老三新”的格局。而且安排了三新在前台:华国锋是党主席、军委主席,胡耀邦是总书记,赵紫阳是国务院总理;明确了四老叶剑英、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的使命是辅佐三新。
了解了这个班子和这样安排的意图,就可以明白了:有人说在华出局之后“邓小平是众望所归,不当一把手是高风亮节”云云,都是被邓派笔杆子把持了宣传大权之后的吹捧之辞所蒙蔽。我所见到和采访过的多位知情人(其中有些是高官)都说:华国锋下台之后,邓小平完全没有可能当一把手。
为什么?简而言之:谁能当上一把手,主要要看“四老”的态度。首先叶就不会同意邓上,他就是为了制衡邓,才极力主张推出胡赵两位新人与毛选定的华在前台。理由很现成:我们党要新旧交替,所以才安排了接班人华国锋(1981年时60岁),如果说华不称职,那也要安排相对年轻的当一把手,而邓小平1981年已经77岁了。其次陈云也不同意,他说过“你们两个矮子(指邓、胡)中出一个吧”,但其实是倾向胡耀邦,傅高义教授《邓小平时代》中很明确写了他支持胡当主席;至于李先念,当然是觉得胡上更好;邓小平本人,这时的实际权力确实很大,是“党内第一”但不是“党内唯一”,他受到叶、陈、李的牵制,自己要推出什么主张,要和他们勾兑(后来搞掉赵紫阳之后,他也不得不同意并非自己选定的江泽民)。他在1981年很清楚自己若当一把手,不如与叶、陈等人一起“垂帘听政”,所以他也支持此时已经当了一年半总书记的胡接替华当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