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县羊肉汤说起(二)

单县城东南张堌堆的故事说来话长。

据说此处地下有一洞穴,洞穴里住着一窝妖怪,常幻化成人形,来到世间为非作歹。有出嫁闺女的花轿打此处经过,突然一股旋风,飞沙走石过后,花轿里的人就没有了。原来新娘子连婆家的门还没过,就被劫持到妖精洞里去了。

城东南常有民女失踪,人心惶惶。传言四起,沸沸扬扬。县太爷接报一些衙役举止异常,一下班,出了城东门就扬长而去。第二天点卯时,个个无精打采,懒懒洋洋。县太爷令身边人继续打探,回说这些衙役每次去的地方就是张堌堆,到了那里就不见了踪影。

县太爷带一名随从,亲自去张堌堆查访。又走访附近乡邻,了解到不少情况。

原来明洪武年间的一次黄河决口和改道,令洪水携带大量泥沙横扫河南,山东,安徽,在江苏苏北入海,造就上千公里的黄泛区和流经单县南部以及徐州郊区的黄河故道。黄土高原的泥沙覆盖和掩埋了黄泛区原有的土地,村庄和城池。昔日歌舞丝竹,灯红酒绿的古城单县,顿成泽国。

彼时的县太爷不甘心就此罢休,决定放弃单县城旧址,在原址以北重建城池。县城正南约数公里处有名为南旧关的村庄,显然在县城迁址重建之前,这里就是旧县城的南关大街。记得村庄的北面农田里有座土山,高约十米,南北长约六,七十米。这就是当年商贾富户人家后花园里的假山。我去南旧关走亲戚路过这里,有时会爬到山上去玩。文革前,这座山下曾是县直机关和县武装部的菜地,地头的小屋住着人专门负责打理。直到文革初期间这座山还存在。后来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这座山便彻底消失了。

张堌堆是被黄河泥沙掩埋后,依然存在的一块高地。如果不是当年富户人家后花园里的假山的话,想必就是一片高大的建筑群。因为,当地村民传说,有人曾挖掘出古建筑的砖瓦,还有人看到过裸露出的楼宇的一角。可惜的是,单县人没见识。倘若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想的是赶快用土埋起来,以免给自己带来灾祸,而不是继续发掘。

如此一来,县太爷明白了。下令对堌堆进行仔细搜索,找到一个隐蔽的地下暗道入口。令人在洞口点燃掺有辣椒的干柴,用烟薰。立刻从洞里钻出几个灰头土脸的人来。不是别人,正是县衙门里的那几个衙役。人们捉住就打。打了没几下,都变成一个个狐狸。哧溜,都跑掉了。

这个故事,文革前曾在负责文化宣传的县委常委尹逊远主持下写成豫剧剧本《张堌堆捉妖》,未来得及上演文革就开始了。但是这个剧本和整个创作计划,却成为红卫兵小将当成批判县委走资派宣传封建迷信的黑材料。

6 个赞

:+1::+1::+1:

1 个赞

县太爷还挺负责任的,也聪明

说实在的,如今影视剧和文艺作品里的旧官僚形象是被歪曲和丑化了的,这是文化艺术创作的需要。

过去,地方上哪里有那么多机会给县太爷去贪污和挥霍?作为朝廷命官,俸禄是确定的,谁敢拿乌纱帽去换那几两银子?刘隅首三义春羊肉汤馆对面路北是三义和杂货店,外祖父是那里的掌柜(经理)。三义和隔壁是刘家家庙(宗祠)。由此向东直到李家大门和李家家庙的半条东关大街几乎都姓刘。只有不多的几家外姓。我知道的,路北有姚家;路南曾有著名的中医世家朱家和从家。

刘家世代为官,刘宝科曾任寿光县县令。晚清和民国,县衙门和县政府里的重要职务世代都有刘家的人在那里操刀弄笔。

1 个赞

读起来非常有意思。谢谢您的分享。

以身殉国的著名抗日英雄刘星南就出自刘隅首刘家。按辈分,他是母亲的表哥。据母亲回忆,听说星南回来了,外祖母赶忙牵着母亲的小手前去探望。刘星南见到母女二人,惊讶地说,想不到我还有这样一位小妹妹哪!

刘星南(1887~1942)字寿长,单城镇东关街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跟随抗日爱国将领赵登禹先后任132师参谋长、副师长。1933年初,曾转战热河、察哈尔一带抗击日军,参加过著名的“喜峰口”战斗。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家乡单县。1939年底,被国民党山东第十一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朱世勤任命为参谋长。1942年5月,在潘庄战役中中弹殉国。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朱世勤,字俭堂。山东单县朱菜园村人,曾入绿林。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抗日,任山东省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国民革命军暂编三十师师长。1942年5月4日,在单县潘庄的战斗,壮烈牺牲,年仅39岁。所属官兵千余人除少数突围,大部血沃沙场。后被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