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子考上哈佛没钱读服药自尽 杨振宁不帮一把?
人生在世,不可能会有一帆风顺。
就算是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长大的王子公主,也会有不足为外人道的烦恼。
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而言,最大的困扰或许就是一日三餐,衣食住行。
正是这些平时看上去不起眼的东西,却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
物质条件是构成我们生活的基础,哪怕是不求名利的圣贤,不也需要那“一箪食,一瓢饮”吗?
上世纪的中国风云变幻,被列强欺压,落后贫瘠的中国。
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时代的浪潮不可阻挡,在这个过程中,旧社会生活的老百姓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相对的也会存在一部分被打落凡尘的王孙公子。
当年杨振宁的妻弟,就因为家道中落,考上了哈佛大学却交不起学费,最终在家服药自杀。
杨振宁,为什么不帮小舅子一把呢?
落魄公子
提到杜聿明这个名字,想必许多人都曾经在抗战电视剧中听到过,而且这个名字出场的频率还非常的高。
杜聿明将军是抗日名将,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长城抗战等著名战役,戎马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过,在人民战争的海洋里,一切站在人民对立面上的人或物,都将被这滚滚大潮所淹没,哪怕他是抗日名将也不例外。
杜聿明在辽沈战役中被我军俘虏,曾经显赫一时的杜家就此失去了顶梁柱。
国民党部队兵败如山倒,三大战役后,有生力量基本被全部歼灭。
蒋介石不得不率残部逃亡台湾(专题),而当时兵荒马乱的,杜聿明被俘虏的消息被蒋介石严格封锁,就连他的妻子曹秀清对此也是毫不知情。
毕竟杜聿明可是正儿八经的黄埔一期出身,蒋介石的嫡系手下。
如此一位重要将领被俘虏,对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士气而言,是不可想象的重大打击。
曹秀清只听说丈夫在战场上战死,悲痛之余却又不得不振作起来,家中还有几个子女需要她来照顾。
大势所趋下,她也只好跟着蒋介石飞去台湾,这也是那个时候很多国民党家眷的无奈之举。
杜聿明的长子名为杜致仁,自幼就在杜聿明的严格教育下长大,父亲高大如山的形象早已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杜致仁得益于杜聿明的树荫庇护,家庭环境优越,物质生活堪比贵族。可以说是锦衣玉食,俨然就是豪门公子。
但随着大厦倾覆,杜家往日的荣光也随之湮灭。
好在杜致仁并没有辜负父亲的悉心栽培,通过自己的努力居然考上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
可惜的是时机不对,那个时候杜家已经是日落西山,就连念书所需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全得靠杜致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学费的问题。
哈佛大学四年,所需的学费大约是1万美元。
要知道,这笔钱就算是放在物质生活发达的今天,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了。
更何况,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这么一笔钱更是堪称天文数字。
以杜家当时的情况来说,杜致仁哪怕是考上了哈佛。这样一笔天价学费,也根本承担不起。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杜家虽然没落了,可好歹也算是名门之后,杜聿明当年还留下了一些人脉圈子。
靠着过往叔叔伯伯们的关系,杜致仁在银行里申请到了一笔贷款,并且可以在毕业后偿还。
于是,杜致仁就凭借着这一笔贷款,踏进了哈佛的校门。
非不为也,不能也。
杜致仁在美国举目无亲,只有一个亲姐姐杜致礼可以依靠。
美国的生活节奏非常的快,物质条件要求也很高。
而杜致仁又在上学期间,主要重心还是要放在学业上面,虽说靠着自己的努力,他争取到了校内的奖学金。
但奖学金相对于高昂的学费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更何况他的衣食住行等,也不可能全都依赖杜致礼,总还是需要自己有些花费的。
杜致礼这个姐姐对弟弟也是照顾有加,为了让弟弟多节约一点钱出来求学,当时已经嫁给杨振宁的杜致礼,特地把杜致仁接到了自己家中一起生活。
而杨振宁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出身,都能理解杜致仁当时的困难处境。
日子虽然过的不容易,但如果能够在哈佛大学顺利毕业的话,杜致仁还是可以说前途可期的。
身后虽说还背着一笔巨额贷款,但以哈佛毕业生的工资水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贷款还清。
可就在杜致仁大学第三年末的时候,贷款的那家银行却死活都不愿意再拿钱给他,活生生的把他卡死在了这个关口上。
第四年要是不交学费,杜致仁就不可避免的会被哈佛大学清退,就连结业证都拿不到。
最可怕的是,之前三年借贷的学费,还是需要他去偿还的,这无疑是要把杜致仁往死路上去逼迫。
至于这家银行为什么最后不愿意再贷款给杜致仁,这在当时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1万美元的贷款在当时实在是一笔巨款,银行认为杜致仁没有能力偿还,所以想要及时止损。
但这个说法显然是站不住的,因为大凡做生意的人都会有一定的远见。
银行既然在一开始批了这笔贷款,那么就是评估过杜致仁偿还贷款的风险能力的。
现在这幺半路过河拆桥,不等同于是放弃了之前借出去的7000美元了吗?
另一方面,杜致仁虽说是名门之后,可在那个人命不值钱的年代里,他的命或许还真值不上7000美刀。
那么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更加错综复杂的政治多方面原因。
就像之前所说的,杜聿明在国民党内有不少的门生故旧。杜致仁能够拿到贷款,这些人没有功不可没。
相对的,能够混到这个层次的人,在内部的敌人必然也不会少。有人肯帮杜致仁,那么肯定也会有人想要让杜家绝后。
日薄西山的杜家,又拿什么去和人家抗衡呢?
就算是杜致仁的母亲曹秀清去找蒋介石帮忙,也不过是借到了杯水车薪的500元而已。
不是蒋介石拿不出钱来,而是因为犯不上为了一个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杜家,去坏了某些既得利益阶层的谋划。
杜致仁在接到母亲的传票后也是万念俱灰,他是一个聪明人,自然知道一些后方的龌龊事。
可他早已为了生活心力憔悴,已经提不起抗争的勇气。一时想不开,竟然寻了短见。
作为姐夫的杨振宁,在当时为什么不帮小舅子一把呢?
不是不帮,而是没有能力,杨振宁当时全身心的扑在了研究室里,根本没有闲暇处理其他,家事都是妻子杜致礼在打理。
而他们的收入,也就只是够维持生活的日常开销而已。
天公不作美,在杜致仁死后没多久,杨振宁就获得了诺贝尔奖,若是杜致仁活着,他的学费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Wed, 08 Feb 2023 23:30:10 GMT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