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非常好!
还有公民力量,司法都可以更行政权力分开,媒体虽然很难摆脱资本的控制,但是也可以作为一种制约力量而独立存在。
说得非常好!
还有公民力量,司法都可以更行政权力分开,媒体虽然很难摆脱资本的控制,但是也可以作为一种制约力量而独立存在。
雲水先生的好文章,引人思考,也談談看法。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高光時刻,我以為是劉備三顧茅廬后,諸葛亮的隆中對,評述天下群雄,各方力量,給劉備逐鹿中原,提供了決策依據。隆中對,通過對各方博弈的分析和決策建議,一舉奠定諸葛亮在劉備團隊中的地位。
毛澤東選集開篇文章《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第一句話,“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通篇文章寫的是,中國社會有哪些階級(階層),中共要奪取天下,如何處理与這些階級的關係。从博弈的角度看,就是在中國社會諸多階級各自力量之間,如何博弈的問題。
歷史上,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田忌賽馬,都是對博弈手段的研究。博弈處處在,博弈研究時時有。
中國現階段,權力与資本是否存在博弈?讓我們先厘清問題。
作為假設的博弈雙方,權力与資本,是什麼意思。權力,我理解的是政治力量,管理國家的力量。資本,討論的對象特指民運資本。應該看到,實際上,所謂的權力与資本,之所以被人當做力量,其本質上有共同點,都是人們創造的,卻能夠控制人們的東西,或者説,實質上都是權力,無非是體現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
如此,問題就比較容易理解,權力与權力是否會產生博弈?結論是,一定會,爭權奪利是權力的本能嘛。
我們不能把博弈僅僅當做是雙方的事,雖然雙方博弈是典型(方便分析)形態,三國演義已經是三方博弈,毛澤東研究的是更多方面的博弈。中國社會現階段,如果説出現了權力与資本博弈,並不是説祇有這兩個玩家,而是在原先博弈場上,与政治權力博弈的對手中,除了原先存在的,比如知識份子、農民、工人、公務員等等對象以外,又增加了新的對手,新的玩家。至於這個新的玩家實力如何,是另一個話題,至少,在集權制度下,政治權力多了一個平衡力量。
有些人認為,所謂的資本,實際上是權力的白手套,是官商勾結,官商一家,有道理,當年胡雪岩就是這樣,所以才被稱為紅頂商人,不過,即使有紅頂,他還是商人,甚至有的人亦官亦商,無非説這個人有兩個身份,是兩種力量的綜合,你不能否認是兩種力量。
社會的統治者与被統治者之間,統治者之間,被統治者之間,永遠有利益不同,永遠有利益之爭,則永遠存在博弈。這實際上沒有新意思。
何頻先生説,馮勝平先生用博弈的框架,解構中國的現實,一針見血。馮先生套用的或許就是英國憲政之路,在歐洲中世紀,宗教、國王、市民力量博弈狀態下,市民中分化出新生的資本力量,憲政就是各方博弈的結果。這個框架理解現實中國,可以參考,完全套用則有些勉強,這或許是不同意見者對其主要詬病所在。
共贏博弈(這個名稱是我瞎編的)思想的偉大之處,是徹底解構了博弈理論的底層邏輯,把原先大家認為典型的零和遊戲,把你死我活,損人利己,這種人們認為博弈的必然結果,改造成帕累托最優,通過博弈達到價值的提昇,這才是最了不起的地方。
博弈,本來的涵義是,有个利益在那裡,大家(博弈參與者)都想要,你得到了就是別人失去了,所以,博弈總有第一名,他的得分就是別人的失分。共贏博弈告訴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參與博弈,用四條規則指導博弈,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就像一個蘋果兩個人分享,就是一個人半個蘋果,可是一個思想兩個人分享,就有兩個人的思想。
中美之間的博弈,在美方許多人看來,是零和博弈,必須壓制中國,不讓中國得分,美國才能一直贏下去。馮先生説,如果中國也持有這樣的觀點,就成為囚徒困境,雙方都得到最壞的結果。如果按照共贏博弈做,雖然不能得到理論上的最優,但是雙方可以得到次優,如果結合雙方的結果則是“優”最大化。
博弈從來都不是先有規則的,如果説規則就是叢林法則,贏家通吃。馮先生説,如果中國採用四條原則,參與和美國世紀性的長期博弈,事實會教會美國,祇有同樣採用四條原則,採取共贏博弈方式,才是雙方的前提所在。
精彩
博弈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有它的定义,哪里来的泛化的博弈和原本的博弈之说,老何把你们都带沟里了
当然不可以。
完全不符合。
如果从冯的角度来说,中国是与人为善,与人为善,人家呼你一个巴掌。
然后继续与人为善?
再呼你一个巴掌(香港)。
继续与人为善?
那这种结果应该是中国巨输啊,可没有啊,从结果分析的话,中国是与人为善方,美国是做恶人方。最后中国反而获利最大。
这怎么能硬扯上是双赢呢
如果按照您这么解释的话,那么“博弈论”就是“道”。
人类从出现开始,就是以利益为中心的实施自己的行为。
这些行为有什么特点?
1,都是以个人的利益为主进行的活动。
2,以集体为利益考虑的活动,是建立在个人依附于集体之上。
古人认为,世界万物都有其规律,一个无法知道名字,无法了解的东西,掌控着一切,它叫做“道”
如果按照这么解释博弈论的话,那就是道啊。
举一个例子,一个毒贩,从缅甸贩毒到中国,这是不是毒贩与中国政府的博弈?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抢劫了银行,枪杀了几个人,请问,这个人,是否在跟政府博弈,或者说,跟银行博弈?
按照你们的理解,是的,这个毒贩就是在跟中国政府博弈,是的,这个抢劫犯也在跟政府博弈。
这不乱套了么?这也就是说,任何的行为,都可以用博弈论来解释。
那么博弈论就是道
寫得很精彩
云水补充了一点,即炸馆事件之后,中国是做了反应的。反应是政府放任国内大学生游行抗议,中国政府也严正抗议北约,美国则编出地图有误的理由道了歉,并且经济赔偿等,以中国当时的实力,这一来一往当然不能说是完全对等,但中国做出放下前嫌继续合作,私下开始加大军事技术投入
肢解飞机和扣押人员是南海撞机,不是炸馆事件
云哥我没办法说服您啊。。。
真的尽力了
您们讲的是哲学啊,是神学啊,不是博弈论啊
杜先生的文章好好读读就懂了
当出发点就错了的话。当最开始的立足之处就错了的话。
后面说再多也变成空谈了。
就我问的两个例子,就已经形成最大的反驳了。
如果这两个例子是博弈论的一部分,那么您们再说的不止博弈论。
如果这两个例子不是博弈论的一部分,那么您们之前举得例子也不是博弈论。
让我赶紧改
我对冯先生的理解是,他并不认为以博弈论可以准确预测任何事件和博弈的输赢,只是了解了博弈论会有助于看清事件的原委和结局
博弈论是研究了无数博弈情境之后,总结出:那些有双赢结局的博弈,都是博弈双方很理性的遵循那4个原则,而相反那些输掉的博弈都是不按“牌理”而乱来的。实际上博弈论是让大家认清众人的心理,以利于未来理性应对各种博弈情境,增大不输的机率
我觉得人恰恰常不那么理性,无法假定各方在博弈时遵循4原则,所以在不能保证各方理性反应的情况下,去试图推测博弈演变及结局,不可能也不可靠。但了解博弈论,会让博弈双方有意识的向双赢结局行动,有一定指导意义,而假设双方中的一方了解,而另一方不了解也不想按“理”出牌,那结局会不妙,轻者会双方不欢而散,重者有可能引致世界核大战
前几年某次节目听了他对博弈论的介绍,很烧脑,好像懂了又没有能力准确复述。但对我的启发是,让我有点儿理解杨洁篪敢对美方的指责,予以针锋相对的发火对骂,否则我心里很忐忑,他怎么敢和美国叫板。当然目前中美关系演变还是进行时,只能继续观察
感谢云水兄和大家的文字,为这一期“周六八点”做出的精彩总结。我也和GUTI老弟一样,看的手心儿痒痒,忍不住入局“参论”。
非合作博弈理论(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是昨晚主题的原始全称,它虽然叫“非合作”,却其实是要告诉我们:人类如何才能更好的合作?。这一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理性人如何在互动的环境下合理决策的方法论”,是20世纪后半期最重要的社会科学领域成就之一。
当代人们对待科学,已经改变了“科学即真理”认识,它不但可以证明,也完全可以证伪,而两期“周六八点”的节目以及引发的“六度”大讨论就是一次对博弈论及其在中国问题实践中应用的证伪过程。云水兄引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前两天我也引用过,用来为胜平先生第一期节目内容做辩解注脚,我认为马克思用科学的方法论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他的结论是经得起推敲的,把“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带入他的精辟论证过程,恰好可以得出“博弈无处不在,博弈今天并且一直就在中国上演”的结论。计划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就是一次大型社会博弈的结果,同理辛亥革命是、张学良“捉放曹”是、蒋介石败走台湾就更是了,其间各种力量都在积极参与。大型社会博弈几乎是全民参与的,只是你扮演的角色你自己不清楚罢了,所谓历史是所有人的合力,大约有这层意思。
辩论题目设定为:“马云回不回去:与习近平可以博弈吗?”我觉得使何频先生落了下风,轮子学徒到天安门自燃都是博弈,何况马云?但是题目要是改为:博弈将如何在他们之间上演?则何频先生就自如多了,进可攻、退可守。何频先生的辩论难度系数远在胜平先生之上,他是后发、仰攻,胜平先生武器弹药充足,还率先进入狙击阵地。看来下回得让何频先生先手“走棋”。
楼上一位朋友提到“道”,这里我也多句嘴。【科学是一种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全称判断式解释,而任何全称判断命题都不能为有限个数的案例所证明,只能为这样的案例所证伪。因此科学的本质是一种可证伪的、有益的假说。如果一种命题能够解释某些前人不能解释的现象(即它是“有益的”)同时它逻辑严整、概念清晰,因而有可能为新的发现所证伪(亦即它是可以扬弃和发展的),那么我们就把它视为科学。反之如果一种命题模棱两可,大而化之,似乎什么都可以解释但又什么都解释不清,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那么它就是非科学的。】以此眼光来看,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就是伟大的科学贡献,因为它比托勒密体系解释了更多的现象,同时引为论据的事实,论证过程清楚,且一旦有不兼容的事实出现就可以被证伪。而所谓“道”,尽管人人皆知,却是模糊不清的一团乱麻。因此前者尽管已被证伪,却仍可冠以科学的名头,后者尽管谁也说不清对还是不对?却不可以称为科学。同理,非合作博弈理论(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是可以被称为科学的;同理,马克思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是可以被称作科学的社会主义。
前几日留言,觉得这里有“人的自由的复归”之感,不知大家以为如何?我还感觉在这里找到了“终身学习”的动力。
博弈论中的,“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 ,链接 。所谓双赢或多赢就是,帕累托最优。
非合作博弈按照静态/动态和信息是否完全两个维度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帕累托累进也是个好话题
我今天是真没时间,只是在另一个帖子中和海博“简撕”了一小下,要不然也得写长文来撕,他们逻辑漏洞太多了
是,不堪一“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