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南苏丹:愿贵国如尼罗河汇流,重新发现相遇的奥妙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2月3日“以和解的朝圣者”的身份来到了南苏丹,当天下午在该国总统府花园会见了民政当局、公民社会和外交使团代表。教宗表示,在聆听了该国人民因暴力、动荡、贫困和天灾而发出的哭喊声后,他与圣公会坎特伯里总主教和苏格兰教会领导人一起展开了这次“和平的大公朝圣之旅”。
南苏丹共和国是个年轻的国家,成立于2011年。教宗从“共和国”一词的拉丁文意义(res publica)出发,强调“国家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国家的最高负责人理当“为公共福祉效劳”。因此,“权力的目的是为团体服务”。“天主赏赐给这片土地的丰沛资源,绝非少数人独享的特权,却是供所有人使用。经济复苏计划应当符合财富公平分配”的原则。共和国生活的另一个要点是“民主发展”,以确保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的分立,以及人权受到法律的保障。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一进入南苏丹平原,就适合于航行。教宗藉著这个图像,祝愿南苏丹从首都开始走上“和平与和解的进程”,“推进和平协议及路线图”,“重振希望”。“愿每个公民都能理解,现在不再是跟著仇恨和部落主义等恶水随波逐流的时候,而是一起航向未来的时刻”。
教宗接著指出,尼罗河的交汇教导我们要“互相尊重、彼此认识和交谈”。走出暴力、愤怒、怨恨的唯一方法,即为“相遇”:“接纳他人是我们的弟兄姊妹,给予他们空间,甚至懂得退后几步。这是和平进程的关键态度,也是提升社会凝聚力的必要态度”。
这个年轻的国家需要重新发现“相遇的奥妙、同在的恩宠”。该国人民应当超越差异,携手前行,如同尼罗河那样,“交汇的支流增进大河的富饶”。
然而,河水也会泛滥成灾。教宗念及这片土地上许多洪水灾民,向他们表达关怀,呼吁“切莫让他们缺乏适当的援助”。
天灾说明受造界受了伤,所以“生命之泉会变成死亡威胁”。教宗表示,我们“务必高瞻远瞩地照料受造界,顾及后代子孙”,特别是要“打击那出于贪婪的滥砍滥伐问题”。
为了避免河水泛滥,河床必须保持干净。同样地,为了确保社会生活的河水干净,就必须“与腐败作斗争”。第一要务是“消除贫困”,那是“仇恨、分裂和暴力的温床”。“一个文明的国家迫切需要照顾其公民,尤其是最脆弱、最弱势的人”,例如流离失所者。
再者,另一个“避免生命之水变成死亡危险”的关键在于修筑堤坝,人们的和睦共处也是如此。第一座要修筑的堤坝是阻止“武器的输入”。社会生活之河的其它堤坝包括:适当的医疗卫生政策、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扫盲和教育。教宗强调,读书识字是南苏丹的儿女“唯一能掌握自己未来的方法”。
教宗最后还是用尼罗河的图像来鼓励南苏丹:正如尼罗河流经其它国家、河流不分国界一样,南苏丹也要跟其它国家,特别是邻近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我也想到国际社会对贵国的宝贵贡献:我对那些旨在促进和解及发展的努力表达赞赏。我坚信,为了作出有益的贡献,实际了解形势演变和具体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结束这次会晤以前,教宗恳求天主赐给南苏丹“和平与繁荣的新时节”。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
Fri, 03 Feb 2023 17:22:08 GMT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