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障礙:呼籲取消對入境中國旅客的四十八小時PCR檢測要求; 為什麼盧拉訪問北京比馬克龍更重要; 美國向中國發號施令
評論簡報
全球思想者的專業媒體,來自各大智庫、頂級媒體:評論簡報。
打破障礙:呼籲取消對入境中國旅客的四十八小時PCR檢測要求
外交關係委員會
據Asia Unbound報導,對中國航空旅客的持續48小時新冠病毒檢測要求不能以公共衛生為由得到證明,並且正在對中國的旅遊業和重新開放工作產生不利影響。文章稱,該法規是一項“地緣政治決定”,其驅動因素包括面子和中國與競爭對手的關係。事實證明,這項備受批評的規定對中國移民以及需要去那裡的國際學生和商人來說具有挑戰性。雖然如果您有保險,可能會出現折扣,但加利福尼亞州 3 月份的測試費用至少為 135 美元,安排約會和確定要參加的 PCR 測試中心非常耗時。海外華人也對這一規定感到沮喪,許多人無法回家看望生病的父母或親人。
為什麼盧拉訪問北京比馬克龍更重要
外交政策
巴西總統路易士·伊格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最近訪問中國,發表評論支持該國的政策並使巴西與美國保持距離,與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本月早些時候訪問中國相比,他基本上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由於持續的北大西洋偏見,馬克龍的訪問在媒體上得到了更多的關注。然而,巴西擁有 2.14 億人口,是全球南方最重要的國家之一,這使得它在許多方面的地緣政治影響力都高於法國。
文章認為,馬克龍的外交政策是基於對失去地位的懷舊和懊惱,這導致了堅持帝國殘餘並試圖與敵對大國進行現實政治的外交政策。它爭辯說,法國很少有必要的手段來使其姿態持久發揮作用,因此它主要表現為一個無效的破壞者。相比之下,巴西的外交反映了全球南方的崛起,世界經濟的活力大量轉向該地區。
文章認為,盧拉的舉措,例如與阿根廷建立貨幣聯盟和批評西方在烏克蘭戰爭中,反映了全球南方崛起的願望,而不是對西方的威脅。然而,它指出,鑒於巴西的歷史和缺乏領土野心,巴西要成為主要的地緣政治大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美國向中國發號施令
外交政策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表示,她不認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撇開修昔底德陷阱理論,即崛起大國和主導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將導致戰爭。耶倫指出,人們擔心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經濟大國,其根源在於美國對其自身衰落的擔憂。她說,「沒有理由試圖扼殺中國的經濟和技術現代化」,也沒有理由追求中美經濟的深度脫鉤,並補充說,中國可以在不威脅美國經濟領導地位的情況下增長。
臺灣不再玩美元外交了
外交政策
根據《外交政策》的一篇文章,臺灣正在從資源枯竭的傳統「支票簿外交」戰略轉向在經濟發展和民主標準方面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一戰略轉變發生在中國說服宏都拉斯與臺灣斷絕關係並承認北京之後,這一挫折摧毀了對該島的外交承認。它只剩下少數幾個正式承認其主權的國家。
幾十年來,臺灣一直試圖通過投資醫療保健、交通和技術等領域來維持與小國的關係。但一些專家認為,台灣需要一種新的方法,即強調價值觀,例如民主價值觀和吸引台灣其他外交盟友的經濟模式。象徵著這種做法,臺灣在訪問瓜地馬拉和伯利茲期間利用其總統的訪問來強調其在健康和醫療領域的記錄,為臺灣援助建造的兩家醫院提供支援。
中國打鼴鼠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威廉·萊因施(William Reinsch)說,中國最近的行動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如果不改變其民族主義政策,它將如何融入全球經濟。此前,中國專注於融入全球經濟,國內經濟改革也將隨之而來。然而,現在其領導人希望國家控制經濟,並奉行積極的外交政策。隨著對中國的這些擔憂,氣球、TikTok和美國港口的起重機起重貨船等孤立事件只會進一步毒化兩國之間的關係。
美國如何把印度趕走
外交官
《外交家》的一篇文章說,美國的外交政策未能適應全球當代地緣政治趨勢,並且正在適得其反。美國的目標是防止任何單一大國主宰歐亞大陸,這是世界大多數人口和經濟產出的家園,但孤立了巴西,法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等獨立的朋友和盟友。美國外交政策機構旨在帶領各國建立基於共同價值觀和自由貿易的後民族主義全球秩序,然而,美國和印度在地緣政治問題和總體價值觀上都存在深刻分歧。美國越是試圖讓印度與其立場保持一致,華盛頓就會把印度推得越遠。印度不接受拜登政府將世界劃分為相互競爭的民主和專制集團的框架。
烏克蘭的反攻即將到來嗎?
外交政策
觀察人士想知道為什麼烏克蘭沒有對該國頓巴斯地區俄羅斯支持的部隊發動春季反攻。雖然烏克蘭在美國的支援下一直在提高其軍事能力,但他們等待的時間越長,俄羅斯人挖的戰壕就越深。預計任何反攻的前 24 小時都將是決定性的,因此烏克蘭面臨採取行動的壓力。與此同時,一些專家認為,烏克蘭對俄羅斯的不妥協立場已經開始變得不可持續,需要更加靈活。然而,其他人則認為,這將被俄羅斯誤解為軟弱,這對局勢無濟於事。無論戰略考慮如何,烏克蘭都需要先進的坦克來進行任何此類軍事推進。
中國再次發燒阿富汗
外交政策
據報導,中國已與塔利班簽署了一項價值100億美元的協定,從阿富汗開採鋰礦床,但分析人士表示,該國的政治不穩定意味著它不太可能成功。儘管阿富汗被認為富含約1萬億美元的礦產,但資源仍然評估不佳,可能無利可圖。在美國入侵后,中國簽署了一項價值30億美元的協定,以開採阿富汗最大的銅礦床,但在麻煩開始時迅速擱置了該專案。“中國人充其量只會得到合同並坐下來控制鋰的供應和價格,”礦業專家Javed Noorani說。然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可能會延伸到阿富汗,類似於該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巴基斯坦對中國的債務越來越多。
解放20年後,伊拉克需要徹底改革
外交政策
隨著薩達姆·海珊在伊拉克統治結束20周年的臨近,伊拉克前總統巴勒姆·薩利赫呼籲在該國建立新的社會和政治契約。儘管伊拉克取得了進展,例如民主移交權力和批准憲法,但該國仍受到政治僵局、憲法爭端、種族和宗教緊張局勢、治理不善和腐敗以及缺乏正義的困擾。一半的伊拉克選民跳過了上次選舉,對國家方向的不滿,民眾抗議活動凸顯了不滿。薩利赫呼籲進行根本性改革,致力於善政,敦促對話、討論和妥協,以解決根深蒂固的爭端。在一系列其他變化中,薩利赫建議修改2005年憲法,以反映過去20年和未來的希望;改變權力劃分,賦予獲得授權的總統和有效的議會更大的行政權力;以及解決經濟、政治和安全問題的新聯邦安排。
赫梅蒂在蘇丹的崛起對地區穩定構成威脅
外交政策
快速支援部隊(RSF)是前總統奧瑪律·巴希爾政權在蘇丹建立的准軍事組織。該團體最初被稱為金戈威德民兵,主要由從南科爾多凡招募的阿拉伯民兵組成,他們為喀土穆政權與達爾富爾的反叛團體作戰。金戈威德民兵在2003年至2007年期間犯下了戰爭罪行,在2008年正義與平等運動叛亂分子襲擊蘇丹首都后,他們的部隊人數有所增加。無國界記者組織的成立是因為巴希爾希望有一支他可以依靠的力量來保護他的總統職位免受軍事政變的影響,因此他不僅擴大了該組織的軍事影響力,還擴大了其財務範圍。
無國界醫生組織領導人赫梅蒂在2021年10月推翻文職政府並逮捕自由與變革力量(FFC)組織成員時支援他。當聯合國駐喀土穆特派團在喀土穆發起兩個FFC派別與蘇丹武裝部隊(包括赫梅蒂的部隊)之間的間接對話時,兩支武裝部隊之間開始出現分歧。當布爾汗於2022年初離開該國時,他將政府和軍事權力委託給沙姆斯·埃爾丁·卡巴希將軍而不是赫梅蒂,儘管後者名義上被任命為執政的主權委員會的二把手,布爾汗代表蘇丹武裝部隊,赫梅蒂代表RSF。
2022年4月16日,蘇丹軍隊和無國界醫生在喀土穆爆發衝突,赫梅蒂策劃了對布爾汗住所、喀土穆國際機場和幾個重要軍事基地的協同襲擊。此後,蘇丹軍隊鞏固了對喀土穆境內重要基礎設施的控制,許多人認為,隨著他們編入軍隊的最後期限的臨近,無國界醫生正在動員最後的立場。有人擔心無國界醫生的繼續存在是對蘇丹國家生存的威脅,因此消除無國界醫生可能是蘇丹穩定的最佳行動方案。
謝謝收看《評論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