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1/4独家披露:习近平清零政策大转向内幕

文章引述接近北京决策的官员和政府顾问称,在11月前,有报告称全国范围内的感染率不断上升,尽管在过去三年实施了严格的封锁措施,但仍出现了感染率上升。此外,清零代价高昂:大幅削减出口零售,耗尽了地方财政,并使部分人民几乎崩溃。

但习近平当时尚未准备扭转立场。据官员和顾问称,截至11月中旬,习近平在是否以及如何解除清零政策上犹豫不决。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

11月下旬,中国最大的城市出现了罕见的抗议浪潮,加上政府许多部门的紧急请求,最终促使习近平做出转变。在12月初基本废除清零。

这一突然的逆转导致新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全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以及中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地方分支机构的官员,没有得到关于这一转变的预先警告,使他们不得不在没有医疗必需品储备的情况下面对病人的激增。

文章首度披露了北京高层对抗议的反应:

(北京起初)将措施描述为对清零战略的 “微调”,而不是松动。在习先生没有发出明确信号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官员甚至收紧了限制。

据接近决策层的官员和顾问称,有报告称全国各地小区联合举行小规模的反抗活动,反对强制居家的规定。

11月26日、27日,在中国最大和最富有的城市爆发的罕见公众抗议,甚至一些抗议者直接批评习近平和共产党,令习近平和他的核心圈子感到震惊。
随着防止病毒扩散的斗争显得越来越徒劳,社会和经济成本越来越高,习近平先生决定完全放弃清零。

文章还披露:

李强在12月25日的全国电话会议上说:“时机正确,基本条件也得到了满足,”(华尔街日报审查了一份书面会议摘要,并经官员和顾问确认为真实。)

根据会议摘要,李强敦促监督医疗、交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高级官员确认,以及习近平清零政策的 “伟大成就”。

整理编译自:Why Xi Jinping Reversed His Zero-Covid Policy in China - WSJ

13 个赞

(北京起初)将措施描述为对清零战略的 “微调”,而不是松动。在习先生没有发出明确信号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官员甚至收紧了限制。

截至11月中旬,习近平在是否以及如何解除清零政策上犹豫不决。

这两段话稍微有些不同意见。

习是在11月份已经有了要废除清零的政策了,从当时的讲话可以看出。
但即使下面官员理解了政策上要逐渐放开的政策,也不敢放开清零政策。
原因是2022年1~3月份奥密克戎在世界已经成常态,地方官员松懈,觉得我们可以慢慢学习西方放开。

但当时因为这种不执行清零的态度,广东省单就地方官员就被撤职了6位。
到11月份,政府再说放开,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地方官员哪里敢真的放开?

管得严保得住帽子,管得松到时候政策一转向被撤职。
这才搞得地方出现了抗议行动。

这才逼得当时政府从想逐步放开到立即全面放开清零。

1 个赞

的确是看到了犹豫不绝,这是无序开放的主要原因。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