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而果

一笑而果

1

覆巢之下,我们所能讨论的过错,是未被严格履行的审核流程,是缺少安全管理员,是某冲动而不知深浅的演员,是行业生长太匆匆太野蛮。

这造成了极为诡异的讨论氛围。即便长于叼盘,也难以讨论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只能在接盘与打脸中无限循环。

仿佛我们说服自己接受了一个边界更窄的世界,并在安全线之内,心安理得批判那些不小心越轨的倒霉蛋。

理论上,如果活动空间越来越窄,未事前说明的规则越来越多,那么再天才的运动员,依然会成为犯规者。

2 小概率事件变成生死存亡的高风险因素。这事实上已成为商业世界最大的社会成本。

到底要投入多少资源才能严防住小概率事件,到底要有多少叠床架屋的规则,才能躲避生存发展中的所有意外,这些,都成了无法计算的沉没成本。

商业世界由此充满了惊弓之鸟。既然无法搞清楚投入与风险的换算公式,最优的策略,自然是彻底远离。

所以,这是脱口秀行业的一次生死危机。未来的商业合作、公开演出,均会依照此规律加速远离。

将地下的带到地上,这需要商业头脑,而地下的终将回到地下,这是现实。

3

即便如此,仍然不应抹去那过去的努力。明知边界的收缩正在让小概率变成大概率,却依然尝试走到台前,以娱乐的形式公开言说,这是一种勇气。

脱口秀命运的暗线早有痕迹。不管是女性嘴替,还是职场嘴替,甚至只是小小的提及了房间里的大象、暮春的南方城市,都是在危险的边缘反复试探。

当所有的嘴逐渐归一,成为群体嘴替就是危险的。太过伶牙俐齿本身就是危险的征兆。

但脱口秀曾经欣欣向荣的商业前景,本质上是吃了群众遍寻嘴替无着的红利。这构成了命运的天然冲突:边界的收缩创造了一个极小的机会窗口,脱口秀通过娱乐化的手段抓住了公共表达的红利,但边界持续收缩,终会将其吞噬回去。

最后留下的,是几个借助真人秀走红的娱乐人物,和几个糗事段子表演者。

4

哪怕是最缺心眼、笑点最低的人,也很难始终做到每个笑容都正直、正确、有责任、有道德、有担当。

在人类诸多表达方式之中,笑最富于解构。要规避那危险的解构,切割那潜在的嘲讽,则不如不笑。

追求好笑已经足够危险,用追求好笑来追求流量,更是火中取栗。

欢迎来到好笑、但不得取笑的世界。

题图:深濑昌久

正面观众者为摄影师妻子

Wed, 17 May 2023 18:12:15 GMT 原文链接🔗:

https://digest.creaders.net/2023/05/17/2608514.html

1 个赞